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保基层运转 护航中国发展
信息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发布日期:2020-06-04      浏览次数:3881次

  “基层”二字,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9次。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中,保基层运转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如何看待保基层运转的意义?如何做到保基层运转?

  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基层是距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前沿。2万亿元直达基层,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许多人关心的焦点话题。

  报告中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此前中央财政直接为地方纾困,从未有过此等规模,这凸显了保基层运转的重要意义。

  何为基层运转?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基层运转主要是指基层治理特别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比如教育、医疗、卫生、治安、水电、公交等。疫情发生以来,从扎牢社区防控、村镇防控的篱笆,到居民家庭隔离的生活服务保障、社区管控的值守、社区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居民的心理疏导,无不是基层干部包括各级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各种志愿者的超常规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在加快推进企业单位复工复产、复商复业,恢复经济正常运行过程中,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也是发挥了牵线搭桥、保驾护航的作用。正因为基层的有效运转,才有了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阶段成果。

  “保基层运转是推进‘六稳’工作、实现‘六保’目标的前提条件。”梁启东表示。

  “保基层正常运转,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说,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份大礼包,将切实缓解市县资金压力,为基层社会经济秩序加速恢复提供支持。”

  诸多受访专家认为,对于保基层运转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从中央到省、市级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部署,都需要基层来落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认为,首先,保基层运转要能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此外,保基层运转是保障重大目标任务实现的先决条件。最后,保基层运转也是目前在疫情冲击、经济波动之下维持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

  基层运转是保民生、惠民生的基本要求,减“收”增“支”之间,保持基层正常运转不容有失。

  推动基层运转正常有序

  渡过难关,不能光靠中央财政支持,各地还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今年以来,各地财政收入均呈下降态势,但防控疫情、帮扶企业等支出加大。一“减”一“增”之间,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在云南,做实做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全过程,全面强化基层增强保障能力,建立调动基层财政“保基本、促发展”机制……云南省财政厅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压实各级责任,为基层正常运转提供有力支持。

  在山东,今年以来,该省全面实施财政困难县工资专户制度,将11项省级财力性转移支付直接拨入困难县工资专户。同时,提高省对直管县财政资金留用比例,进一步增加基层现金流。

  在安徽,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强化转移支付支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调度力度……省财政等部门积极支持市县政府全力做好基层运转保障各项工作,切实兜牢保基层运转底线。日前,该省出台《保基层运转工作方案》,总体目标是聚焦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和村级组织、公共服务机构正常运转需要,确保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正常运转。

  在天津,静海区采取多种举措抓好增收节支,力保基层运转。一是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弥补减收。在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和疫情期间新出台的减免税、缓税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多渠道挖潜,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二是厉行节约保基层运转。在积极“开源”的同时,严把财政支出关口,加大“节支”力度。比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压减行政运行成本,物业费压减30%、公车运行费压减20%。

  今年3月,财政部发布通知称,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将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三保”工作,更好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通知强调,要严格按照县级为主、省级兜底的原则,将“三保”保障责任落到实处。

  在贵州,在充分估计财政收支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深入掌握基层运转态势后,由省级财政因地制宜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三保”预算审核、完善资金调度机制,为“三保”支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市县保障能力。按照中央部署,在已核定的2020年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基础上,全省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支持市县做好疫情防控和“三保”工作。与此同时,为保障县级工资的及时发放,从2019年6月起,省级财政直接将工资调度至市(州)和88个县(市、区、特区)工资专户,实现了工资专户直接调度的全覆盖。

  杨玉成建议,中央为基层政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各地政府也应想方设法,既节流又开源,积极应对基层财政收支压力。一方面,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能省的钱省下来;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扩大有效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通过政府债券、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的项目)等方式,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强县级财源建设,为基层补充财力。

  “疫情之下,基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说,保基层运转,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推动基层运转正常有序。

  基层运转正常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基层运转正常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体现。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基层松绑减负。

  在新疆,为基层赋权,激发担当作为,成为重要举措。新疆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制定并落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20条措施》,从精文减会、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等方面发力,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在宁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归并了考核项目和种类,取消参考意义不大的考核和评议内容,突出不同层级、行业、领域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年度、专项、日常考核和干部考察、谈心谈话等多种方法,避免年终突击考核、“一阵风”考核;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中,重点解决考核过多、过度留痕等问题,在考核频次上每年只进行一次考核。

  在江苏,前不久该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入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20条措施,要求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坚决纠治决策落实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有效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切实规范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健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深化治理改革向基层放权赋能,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

  中央财政直达地方,如何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海南省纪委监委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组长陈青表示,今年的一般预算安排,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2.8%,这在近年来是最高的。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基层运转,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六保”任务。中央财政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增长安排了10%。在这些政策的落实中,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将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通过监督推动资金提质增效、确保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紧要处,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实好。

  面对未来,有关人士认为,尽管疫情期间有很多非常态化举动,但长远来看,很多措施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会在好的实践过后,得以固化,成为长效机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政策室主任张本波认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要加快建立基层治理长效机制。一是延续减税降费改革方向,推动政策平稳过渡;二是明确属地管理权责,加快为基层减压赋权;三是改进考核标准和方法,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四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基层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