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木材产业:从千年历史走向高质量未来
信息来源:中国吉林森工集团网站       发布日期:2019-12-03      浏览次数:3178次

  中国木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几千年前至今,国人生活离不开木建筑、木家具、木制品,经济发展离不开木材产业的强力助推。 
      新中国成立之初,木材产业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度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木材产业保持了快速、持续发展势头,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家居定制智能化生产线

 

  整体发展稳中有进 
      2018年,我国木材加工及木材制品制造业产值达1.3万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7%,整体发展稳中有进。 
      人造板产业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人造板企业约1万家,从业人员300万人。2018年,全国人造板总产量2990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3%。全国25个省(区、市)有人造板生产,其中7个生产量超千万立方米。近年来,人造板产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转型升级,全国已关闭胶合板企业3000多家,关闭、拆除或停产纤维板生产线637条、刨花板生产线1000多条,大中型人造板企业数量增加,新技术研发不断加强,新型低毒或无毒环保胶黏剂应用加快推广,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高。 
      木地板产业方面。全国木地板企业近3000家,从业人员约100万人,生产、消费、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2018年,木竹地板产量为7.89亿立方米。近年来,木地板行业规模化、企业集中化进程加速,呈现向优势品牌企业集中的趋势,行业前十名的规模化企业产量约占规模化企业总产量的30%以上,形成了实木地板、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竹地板等产业集群。越来越多的木地板企业将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组建专门研发部门,配备相应研发资金和设施,研发投入逐年加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木地板行业专利超过8000件。 
        木家具产业方面。作为我国家具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领域,全国家具企业近8万家,从业人员约500万人。全国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和西部五大家具产业聚集区,集中了全国90%的家具产能。目前,木家具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一些中小家具企业退出市场,木家具总产量和销售收入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家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定制家具成为家具行业新的增长点,多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2018年,定制家具市场规模约2901亿元,同比增长20.22%,涌现出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等知名品牌。 
        木门产业方面。我国木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门消费市场。2018年,全国木门行业总产值约1400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从事木门生产的企业超过1万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目前,木门行业增速开始放缓,行业整合趋势初见端倪,生产资源将进一步集中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大企业。越来越多的木门企业加大产品智能化研发,积极参与“木门+衣柜+橱柜+墙板+推拉门+防盗门”的全屋定制,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木结构产业方面。作为木材行业中的新兴产业,木结构建筑需求逐年增加,从休闲农业、旅游地产、木质景观到木别墅、多层木结构住宅、大型公共建筑,应用越来越广,相关产业加速发展。2018年,木结构建造总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2%。调查显示,全国木结构建筑保有量达2000余万平方米,未来3年,木结构市场规模约每年450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木结构企业约1200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东北地区,旅游开发项目、住宅建筑、园林景观是木结构最重要的3个市场。 
        我国是木制品出口大国。2018年,木材和木制品出口额约387亿美元,同比增加6.4%,出口基本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人造板出口美国、日本、英国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出口总额67.75亿美元,同比增长6.81%。胶合板是人造板“三大板”中最主要的部分,出口额占全部人造板出口总量80%左右。木地板2018年出口量73.1万吨,出口金额24.8亿美元,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木地板出口的主要国家。实木复合地板成为主要出口产品,约占出口木地板总量70%以上,木塑地板、石塑地板等新型地板发展迅猛,5年来增长了2倍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家具出口国,木家具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近3年,我国木家具出口增幅持续放缓,2018年出口金额229.4亿美元,增幅约1%。

 


红木家具生产车间

 

  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央层面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林业改革发展、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决定提出,发展集约林业,加快建设各种用材林和其他商品林基地,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2016年,国家林业局印发了《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加快储备林建设、促进木材产业升级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规划提出,在水土光热条件较好的南方省区和其他适宜地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储备林投资、运管和管理。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加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采取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发展短中长周期乡土大径级和珍贵树种用材林为主体的储备基地。加快提升林产加工业,强化木竹加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和林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技术先进、生产清洁、循环节约的新业态。优化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林业装备制造和林业循环经济等产业布局。 
      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发改委、财政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改造提升”作为木材产业发展的关键要求,围绕改造提升木材培育产业、木材加工产业,提出多项具体政策措施。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储备林2.1亿亩,每年新增木材供应能力9500万立方米以上。 
      2019年,国家林草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突出可持续经营和定向集约培育,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加快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步伐。推进用材林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支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或有经营能力的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原料林基地建设。加强竹藤资源培育,发展优质高产竹藤原料基地。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促进加工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纤维板项目原木剥皮工段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正在大步前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国土绿化不断提速,森林抚育和管护持续加强,我国森林面积和质量稳步提升,人工林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工林质量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国商品材总产量8811万立方米,比2017年增长4.92%。总的来看,国内木材总产量相对稳定,木材市场供给主要依靠国内森林资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木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未来大有可为。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人们追求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由“求温饱”变为“要环保”。木材及木制品具有天然、绿色、环保、可再生、可循环的特点,完全符合消费升级需要。13亿多人日益增长的庞大需求,必将成为木材产业发展的强大拉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整体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为木材行业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环境。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繁荣,为建材家居行业创造了新增长点。2018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7亿平方米,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木材加工属于传统制造业,可以借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更新技术工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已得到沿线100多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林业产业各具特色,在木材及木制品方面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已与4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81份林业双边合作协议,为木材及木制品进出口贸易创造了新的契机。

 


木材专用码头

 

  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我国木材产业要走绿色、创新、集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下一步,林草部门将重点围绕确保木材供给数量和质量、推动木材综合高效利用、促进木材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木材产业国际合作四方面开展工作。 
      当前,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木材供给主体地位,已成为世界木材产业发展的趋势。2014年以来,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每年减少天然林木材近5000万立方米,约占同期国内木材消费的9%。同时,国际木材供给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国家强化了木材出口限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格限制交易的树种增加到400余种,全球有86个国家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径级原木出口。要从根本上解决木材供给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 
      林草部门将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和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竹材基地建设,实现木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建设国家储备林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适宜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等,集约培育速丰林、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同时,针对人工林蓄积量较低、中幼龄林比例较大、常规树种过于集中等问题,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提升人工用材林质量。 
      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南方集体林区成为国内木材生产的主要区域,保障国内木材供给,必须充分发挥集体林的重要作用。林草部门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林权制度,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投入集体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推动集体林区生产更多更优质的木材。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资源丰富。林草部门将大力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竹林,扩大竹材生产和应用,增强竹材供给能力,弥补国内木材供需缺口。 
      当前,我国木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61%和63%,而发达国家一般在90%左右。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木材供给100万立方米和40万立方米。另据统计,全国城镇每年排放的垃圾中含有约2000万吨废弃木材,经估算,这些废弃木材约合木材3000万立方米,是全国商品材总产量的1/3,如能妥善回收利用将是一笔潜在的巨大财富。 
      林草部门将积极发展木材产业循环经济,创新技术工艺,推广典型模式,完善回收利用机制,重点加强对森林抚育采伐和间伐剩余物、竹材采伐与加工剩余物、园林绿化废弃物、废弃木质材料的综合利用,推广原料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实现对资源物尽其用。 
      当前,作为传统产业的木材加工制造业面临着市场、生态等多重压力,急需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推动产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 
      林草部门将遵循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总体要求,对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落后生产方式、技术、工艺进行生态化改造。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完善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在规划、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加快培育产业示范园区,集合各种要素,吸引社会资本,培育知名品牌,推进经营集约化、产品系列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显著、示范作用和辐射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针对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标准体系不完善、质量控制不严格等木材加工制造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林草部门将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优化标准结构与布局,加强人造板、木家具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建成统一完备、相互协调、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建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严格淘汰不合格产品。同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广“互联网+”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仓储、物流、交易成本,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对外开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林草部门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木材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木材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海外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和林业投资合作示范园区。依托国内口岸,建立进口木材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健全林业贸易摩擦应对和境外投资预警协调机制。

 


纤维板生产线冷却翻板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