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我国首创世界微波检疫处理原木技术在大连港投入使用
信息来源:中国吉林森工集团网站      发布日期:2016-12-29      浏览次数:3062次

  从大连大窑湾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日前同大连港集团联合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的新型检疫处理技术——“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原木项目”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这一由中国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原木技术,实现由物理处理替代传统溴甲烷熏蒸进行原木除害的革命性转变,为世界范围内通过微波实现检疫处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项目所包括的7项军转民技术,被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

  我国是木材生产、木制家具出口大国,也是木材消费大国。中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相关专家指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木材产业需求将全面转向进口势在必行。

  进口木材对检验检疫工作要求极高。传统处理进境木材中携带的有害生物的手段是采取溴甲烷熏蒸处理,因其效率低,污染高,特别是对臭氧层的严重破坏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已全面开始禁用。没有有效检疫除害处理防控疫情,致使进境木材受限、受阻。寻求绿色、环保、高效的检疫除害处理方式替代溴甲烷熏蒸,成为破解我国木材产业原料严重短缺问题的关键因素。

  从环境保护和植物保护的角度出发,检疫除害处理手段必将朝着以物理处理为主流的方向发展。利用微波介电加热处理原木技术,开展针对原木内部、表面以及游离的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在实现完全杀灭效果的前提下保持木材品质,是高效、环保、安全、可应用、可复制的检疫处理应用技术。国际环保、植保组织也认可运用微波介电加热技术进行木材检疫除害。据了解,微波介电加热技术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和德国的专家就提出来过,并且针对小型木质包装做过实验,可是他们在进行扩大实验的过程中,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无法解决,针对原木更是没有深入实验,只好宣布这个技术有局限性。

  由于微波介电处理原木技术属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首创,没有现成的检疫标准及规范指导,场地选址、仪器设备、试验方案、专业操作人员以及原木来源、种类等问题都成了前行的绊脚石;微波频率、功率、木材种类、木材尺寸、含水率、介电常数、堆放方式以及有害生物等变量因素都成了技术攻关的关键点。“仅就如何确保木材处理的均匀性,杀虫效果一致这一个小问题,我们就做了上百次实验”,大窑湾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马全宇说。

  经过不懈努力,这一世界性检验检疫难题终于破解,来自大连的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原木技术诞生。2016年8月5日,11名植物检疫及相关领域专家对项目评审论证认为:通过微波介电加热处理方式,在61℃及以上、持续1分钟条件下,对天牛、小蠹、吉丁等有害生物具有100%灭活效果。

  目前在大连大窑湾港区内,这一技术成果已经成功转化为项目,一根根木材正源源不断地经过微波处理进入国门。目前,这一项目正在开展产业化推广,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原木技术规范性标准的初稿已完成编制,并得到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专家的支持和认可,同时六个发明及五个适应新型的专利也已经完成申报工作。

  在大窑湾港区看到,这一项目的二期工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已经开始建设,根据腹地木材贸易和生产加工产业的需求,在广泛调研,总结一期实验舱的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对微波能量分布均衡性、自动传输控制、工业生产效率、安全屏蔽防护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通过原木转运传送带的往复运动、模式搅拌器的扰动、透波托盘、原木表层喷淋加湿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原木受微波辐射加热的均匀性,快速高效实现对原木害虫杀灭。采取专业措施实现对生物逃逸安全防护和对微波泄漏安全防护,系统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更加成熟可靠,并通过配套工业化应用系统控制,实现了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和流程化。“该项目建成后,10分钟就可以处理一批原木,无污染、零排放、低成本,从年处理5000集装箱,10万立方米的原木处理的实验能力,一下扩大到年处理5万集装箱,100万立方米的规模处理能力,满足工业化应用的需要”。企业负责人介绍。

  今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调研该项目时指出:“对微波介电加热检疫处理原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强调学习新技术,探索新经验,提高执法效率与科技能力,认真总结项目当前取得的成果,并推广到更多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