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理念引领三北工程新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6-02-03 浏览次数:2749次
中国林业网2月3日讯 在刚刚召开的2016年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上,国家林业局三北局提出,推进“十三五”三北工程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突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抓好百万亩防护林基地、抓好退化林分改造、抓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抓好特色林果业基地五大重点,力争到“十三五”末,完成造林育林729万公顷,改造退化林分66.7万公顷,使三北地区50%以上可治理沙地面积得到有效治理,7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80%的农田实现林网化,实现基本建成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目标。
“十三五”期间,三北工程建设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设高标准的防护林体系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工程发展动力。创新是引领三北工程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为三北工程建设不断注入新动力。一要创新体制机制。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要适应简政放权的要求,创新工程管理方式,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强化督导检查、考核评估上来,牢牢把握工程建设的“指挥棒”,引领工程建设始终沿着正确轨道运行;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大力推行专业队造林、购买式造林、订单式造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创新林业政策。鼓励、扶持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要加强资源管护,落实责任主体,创新管护机制和模式,巩固好建设成果。三要创新科技支撑。要围绕工程建设重大技术“瓶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切实抓好三北工程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着力在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上取得新突破。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工程建设均衡发展。协调是三北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三北地区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千差万别,推进协调发展,就是要突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补齐短板、协同发展。一要促进区域治理协调发展。要统筹“一圈两区三带”发展,“京津冀”要以涵养水源为重点,保障区域水安全;东北生态屏障区要以完善、提高、优化农田防护林网为重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青海高原生态屏障区要在保护好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加大封禁保护力度,构建功能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北方防沙带要以防沙治沙为重点,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以生态修复为重点,构建以沙生灌木为主的荒漠绿洲防护林体系;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带要以水土保持兼用林建设为重点,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二要促进造林与经营协调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和生态容量。要遵循防护林建设规律,稳妥、有序、科学地推进退化林分改造,构建稳定、高效、可持续的防护林体系。三要促进造林方式协调发展。要在注重人工造林的基础上,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生态治理步伐,有条件的地区还要积极开展飞播造林,切实做到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工程建设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三北工程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要坚持质量优先。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新要求出发,树立全新的质量理念,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由绿化向美化、彩化、香化转变;要强化对营造林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二要坚持以水定林。要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因地制宜,切实做到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建设林水相依的防护林体系。三要坚持自然修复为主。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优先的原则,突出自然修复。在适宜封育区要做到宜封则封、应封全封;在单纯依靠封育难以恢复林草植被的地方,要在封禁保护的基础上,强化人工培育措施,实行封造结合。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开拓工程发展新区域。开放是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北工程在国际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与国际社会开放合作的潜力十分巨大。一要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开拓政府间合作。要充分发挥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领域的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防沙治沙经济、技术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要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项目支持,拓宽资金渠道。二要开拓与非政府组织合作。要充分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专业性强、信息来源广、传播能力强的优势,洽谈开展合作交流、人员培训、技术推广;要重点在生物质能源、森林碳汇、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寻求合作机会,开拓合作渠道。三要开拓国际技术合作交流渠道。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工程管理人员到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经营模式。要借助国际组织平台,将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经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等推向世界,共享发展成果。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厚植工程发展优势。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设三北工程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工程建设成果必须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一要大力推进身边增绿。要根据城镇、乡村的不同特点,科学规划,优化布局,让森林进城入村,建设森林城市、森林村屯、森林校园、森林社区,改善人居环境,让人们切实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建设成果。二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要把工程建设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在保护和改善生态同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生态优美、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三要大力发展森林休闲林业。要适应人民群众走进绿色、回归自然的新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森林休闲养生基地,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森林休闲服务。
二、突出抓好五个重点,推动工程建设增绿增质增效
(一)突出抓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彰显工程建设地位。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生态是基础。“十三五”期间,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实施三北工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实施西安至乌鲁木齐绿色通道和森林城镇、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外围基干林带、天山北坡防沙治沙、泾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林、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等重点建设项目,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京津冀地区成片森林带,重点抓好燕山山地、海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保障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安全,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二)突出抓好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构筑区域性生态屏障。建设一批百万亩防护林基地是三北工程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是五期工程建设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三五”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要抓好在建项目的填空补缺,完善提高,尽快建成区域性生态屏障。要根据《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分批启动一批新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到“十三五”末建成一批区域性的小屏障,由点到面,积少成多,构建我国北方生态屏障骨架。
(三)突出抓好退化林分修复,促进防护林建设优化升级。退化林分修复是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内容之一,也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创新性工作。“十三五”期间,要坚持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防护功能为目标,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重点,坚持越改越好、越改越多,林地不流失、不变更的原则,科学、稳妥、有序地推进试点工作;要切实承担起探索经验,典型示范的重任,探索退化林分修复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模式,扎实推进退化林分修复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有序发展。
(四)突出抓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是国家赋予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两屏三带”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基本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切实做到治沟与治坡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在规模推进上取得新突破。要坚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的路子,实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生态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统一,建设一批特色林果业基地,在统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要按照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实行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创新治理模式,培育先进典型,打造精品工程,在示范带动上取得新突破。
(五)突出抓好特色林果业基地,促进绿民惠民富民。特色林果业是三北地区的优势林业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三北工程发展的动力所在。“十三五”期间,各地要从本地的自然地域特点、资源容量、发展优势和潜力出发,依托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红枣、板栗、枸杞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基地;积极培育以油用牡丹、长柄扁桃、连翘、皂角、钙果等为主的新兴优势产业基地,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建设100个特色林果示范县,打造1000万亩特色林产业基地。
三、实现一个发展目标,基本建成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我国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在三北、难点也在三北。“十三五”期间,三北工程必须紧紧围绕“建成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这个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线,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东北三省、京津冀等自然条件较好、工程建设进展较快的省区,基本完成总体规划任务,建成省级防护林体系;在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燕山山地、晋陕峡谷、甘肃陇东等重点区域,建成跨区域、跨流域的防护林体系;在其它省区,选择一批工程建设重点县(区),建成一批县级防护林体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带片网相配套、集中连片、互为一体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