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泉阳林业局停伐后,把原贮木场建成年产100万吨的矿泉水厂。图为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前右)在水厂调研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对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处理好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了最新诠释。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改制10年,一直坚持摆正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绿水青山上筑起金山银山,收获了转型发展的黄金十年。
10年来,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以推动长白山林区生态建设和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面开展二次创业,总结提炼了“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忠诚做人、和谐创业”的“吉森精神”,确立了“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坚持“五个转变”的经营思路,全面实施“三六九八”发展战略,特别是人造板产业由长白山腹地转移到外埠省份,实施“林板一体化”战略,趟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三优方针、科学经营培育森林、多元化产业发展、实现非林哺林”的吉林森工模式。
生态优先 护好绿水青山
2015年11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吉林森工林区传开:国家林业局2014年完成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吉林森工集团乔木林每公顷蓄积164.95立方米,如果剔除辖区内集体和个人的林地,乔木林每公顷蓄积可达到170.48立方米,超过开发初期每公顷158.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已开发林区之首。
这一数据,令吉林森工人深感欣慰和自豪!而成绩的背后,是吉林森工人坚持生态优先、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庄严承诺;是认真落实天保工程、精心管护和科学培育森林的实实在在行动;是让青山永驻、绿水长流的使命情怀与责任担当!
从降到停
结束索取走向“保绿”
2015年4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史上发生了一件标志性事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宣告了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已经结束,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自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森工集团木材产量连年大幅调减。所属各林业局认真落实天保工程的各项要求,强化资源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有效地控制资源消耗。到2014年,集团木材产量下降到54.4万立方米,比1998年末的166.8万立方米减少112.4万立方米,调减了67.39%。自1998年以来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223.5万立方米,累计减少木材消耗2000万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减少幅度呈大幅下降趋势,天然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森林蓄积量由原来的逆向减少转为正向增长。与2004年相比,2014年底有林地面积达122.35万公顷,增加1.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8%,上升了1.2个百分点;森林蓄积达1.82亿立方米,净增1800万立方米,已经超过开发初期1.76亿立方米的水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达170.48立方米,增加34.21立方米,超过开发初期每公顷158.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已开发林区之首;混交林面积比例上升了3.2个百分点,占有林地总面积的87.4%。红松、水曲柳、黄波萝、胡桃楸等珍贵树种的蓄积比重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森林总蓄积的44.4%;森林总碳储量达7855万吨,增加780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650亿元,增加12亿元。
自2015年4月1日起,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向着生态环境更优更美的方向迈进。
多措并举
全方位科学“造绿”
天保工程是科学“造绿”的主要手段。工程实施以来,吉林森工集团累计投入营林资金13.8亿元,实施封山育林15.6万公顷、人工造林1.9万公顷、迹地更新5.8万公顷、冠下造林14.8万公顷。完成中幼龄林抚育62.8万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8300公顷。定向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3万公顷、“采育林”3.8万公顷、速生丰产林1.8万公顷。
科技是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利器”。集团先后投入科技资金2.2亿元,开展并推广了长白山林区人工促进天然林生长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推广采育林经营方式、人工促进天然林生长方法,加快森林培育步伐。
良种壮苗是科学“造绿”的根基。多年来,吉林森工集团始终把加强种苗基地建设、培育良种壮苗作为森林培育的首要任务来抓。10年来,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建成苗圃9个、总规模765公顷,造林种苗产量6.15亿株;建立种子园14个、总规模1077公顷,种子采收量17.7万公斤;建设母树林8处、总规模1.9万公顷,培育树种15种,涵盖了长白山区主要乔木树种。其中,露水河红松种子园共收集红松优良无性系1012个,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红松基因最完整、观测数据保存最完备的红松种子园。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建成标准化苗圃10个,全部实现育苗生产技术的标准化作业,可以培育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等15个珍贵树种;建立了杨树基因库,涵盖了东北地区表现优良的63个品种杨以及大青杨53个家系共计116个杨树品种。
吉林森工金桥地板铺进人民大会堂,被专家誉为“中国最好,世界一流”
吉林森工集团已形成以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为龙头,以良种繁育中心、采种基地和国有苗圃为骨干的现代化种苗生产体系,为森林培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类经营、分类实施。为使科学培育森林精细化,天保工程实施后,吉林森工集团按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及时调整了经营措施。对重点公益林实行封山育林、严格管护。对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使用采育择伐技术,重点推广“采育林”经营模式,采用“大面积、低强度”的伐区设计理念,增加了经营面积,缩短了经营周期。对于天然林,则根据不同类型及所处不同演替阶段,应用“栽针保阔”等动态经营措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对于人工林,一是采用“近自然林”模式,引入红松、水曲柳、胡桃楸等珍贵树种,诱导形成复层混交异龄林,培育成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二是采用“速丰林”经营模式,进行集约经营,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提高林地产出能力。
严加管护
打击毁林犯罪“护绿”
为切实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吉林森工集团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建立健全资源管理、木材生产、伐区验收等一整套管理体系,并强化日常工作的检查和管理;坚决执行限额采伐制度,杜绝一切账外消耗,使有限的森林资源得到保护。
林政及公检法机关加大了对滥砍盗伐和侵占林地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使盗伐林木和侵占林地的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在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10年来,集团累计投入森林管护费用4.8亿元、森林防火投入2.2亿元、病虫害防治投入4500万元,配齐必要的设备,提高了森林防火和防治病虫鼠害的能力,取得了连续3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病虫鼠害的好成绩。森林眼——森林资源监管和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项目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妥善处理好林农关系,可以使森林管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集团所属各林业局积极引导周边农民投入到森林经营中来,让周边农户感到林区的发展同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林区的发展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从而形成了“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农民积极配合林政防火检查,积极协助森林火灾的扑救,盗伐林木案件逐年下降,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
截至“十二五”末,8个林业局建成管护站328个,配备汽车105辆、摩托车208辆、电台170台、手持机740部。各林业局已形成全部由公路构成的道路网。现有林区道路5618公里,其中干线1430公里、支岔线4188公里,道路网密度每公顷4.3米。
保护林地
清收非法占地“还绿”
林地是绿水青山的依托。只有保护好林地,才能让绿水青山变成现实。吉林森工集团担负着国家生态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和林区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生存和发展更是离不开林地,因此高度重视林地管理工作,坚持开展清理排查林地的被侵占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吉林森工集团结合实际,多次组织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依法对施业区范围内非法侵占林地行为集中开展清理排查,准确掌握各类非法侵占林地项目、占地类型、面积、地类、项目实施单位、违法责任主体等情况。清理排查的重点内容是:工程占地、采石采矿、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未经许可违法建筑、私开参地)、毁林开垦(扩地边行为)等违法使用和破坏林地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共清理排查出违法违规案件174起:违法占用林地案件171起,毁林开垦案件3起。
在全面清理排查的基础上,对采矿、高速公路、农民蚕食林地等非法占用林地进行查处,对改变林地用途的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能清除的一律清除还林,对清除有因难的与地方政府及当事人签订林地权属协议,限期清除还林。共收回林地面积9020公顷,完成还林面积5560公顷。
棚改为契机
生态移民等措施“增绿”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林区棚户区改造极大改变了林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来,长白山林区贡献了大量木材、能源等资源,有力支持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但建设初期,长白山林区就本着“先生产、后生活”“依林而建、依木而生”的原则开发建设,国家对森工企业在基础设施、生产建设、职工生活资金等方面大量欠账,加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长期对木材施行低价调出政策,导致林区建设“先天不足”,城镇化率虚高问题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生活设施老化,生活环境低劣,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林、农混居,长期存在着盗伐烧柴、蚕食林地、毁林种参等现象,造成林业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矿泉水
棚改政策实施后,吉林森工集团所属各林业局涌现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做法,棚改时不是简单在原址重建,而是进行生态移民、异地重建,使林区群众从生态脆弱林区异地搬迁到乡镇聚集区。腾出的土地用于还林、发展林业种植和旅游经济,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通过异地搬迁,林区群众不仅过上了城镇化生活,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使吉林森工集团所属8个林业局增加林地面积65.3公顷,每年降低社会性森林资源消耗9.9万立方米,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共赢”发展。
转型发展 筑起金山银山
转型发展,产业先行;金山银山,数据为证!
与“十五”末相比,吉林森工集团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增长2.14倍;净利润3.1亿元,增加3亿元;资产总额310亿元,增长6.71倍;净资产52亿元,增长2.82倍。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36∶41∶23调整为26∶39∶35。而在全部销售收入中,木材收入仅占11%,非林产业达到60%。2015年4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木材销售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0.24%。
思路决定出路!吉林森工集团作为一个曾经以木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有企业,10年间,面对木材产量大幅调减和金融危机、经济下行、市场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各项指标比“十五”末翻两番的目标。这源于吉林森工集团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研判和把握,源于经营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源于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精准定位。
2005年吉林森工集团完成改制后,董事长、党委书记柏广新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意识到停伐是早晚的事,如果不向域外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就没有前途、没有出路。依托森林资源,发展壮大非林非木产业,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为此,吉林森工集团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坚持“五个转变”的经营思路,实施了以“三六九八”发展战略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布局,重点发展森林资源经营、林木精深加工、森林矿产水电、森林保健食品、森林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10年来,六大产业的培育和迅猛发展,筑起了吉林森工集团的金山银山!
森林资源经营业
绿化苗木与林下经济多点开花
改制以来,随着木材产量的大幅调减,吉林森工集团森林资源经营产业在加快森林培育的同时,把经营重点主要放在了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和林下经济上。
绿化苗木产业形成规模。2008年以来,随着城市绿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绿化苗木需求不断增加。吉林森工集团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截至“十二五”末,吉林森工集团在所属8个林业局及北京、青岛等地建成绿化苗木基地24个,建设规模总计3000公顷,其中,大苗移植基地86.7公顷,林苗一体化基地1379公顷,外埠种苗基地140公顷,人工苗培育基地181公顷。培育各种绿化大苗681.3万株,品种涵盖了红松、云杉、落叶松、水曲柳、紫椴、白桦、蒙古栎、胡桃楸和黄波罗等长白山林区主要树种,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入。
林下经济多点开花。就森工企业而言,最大的资源莫过于林副、林特产品资源和林地资源。吉林森工集团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先后建立了临江林业局香菇基地、三岔子林业局绿化苗木基地、湾沟林业局胡桃楸培育基地、松江河林业局越橘基地、泉阳林业局天麻种植基地、露水河林业局红松果采集基地、红石林业局林下参栽植基地、白石山林业局黑木耳基地,形成“一局一品”的发展格局。既为企业和员工增加了收入,也安置了大量减产和停伐后的富余人员。
林木精深加工业
实施域外转移与品牌提升战略
林木精深加工起源于对伐区剩余物的综合利用。在转型发展中,经过10年的培育和发展,吉林森工集团林木精深加工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形成了人造板、地板、实木门、家具、百叶窗五大主导产品。
人造板完成战略转移,年产能达到300万立方米,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吉林森工集团面对减产、停伐导致人造板原料不足甚至没有原料的情况,未雨绸缪、超前谋划,走出去、找机会、求发展。以收购中盐银港人造板有限公司为突破口,大刀阔斧,逐鹿中原,挺进江南。先后在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山东等省收购和新建人造板厂7个。同时,在省外收购速生丰产原料林4.67万公顷,推行“林板一体化”战略,为人造板提供原料保证。实现了“林板一体化”由长白山腹地向外埠省份的战略转移和全国布局。
吉林森工霍尔茨T型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
金桥地板铺进人民大会堂。2010年,吉林森工集团建成全国首家最大的单体专业地板生产基地——金桥地板工业园,年产能达到1000万平方米,成为目前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生产企业。无甲醛地板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销往德国、法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结构科学、美观舒适、健康环保、持久耐用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美誉,全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年出口创汇8300万美元。产品荣获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首家欧盟CE认证等荣誉。2011年,金桥地板铺进人民大会堂,被专家誉为“中国最好、世界一流”,“国板金桥”应运而生。
“霍尔茨”牌复合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霍尔茨”牌复合门业是吉林森工集团在北京市通州工业开发区成立的国内首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木门企业,全套引进德国HOMAG公司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经过10年的发展,年产能达到20万樘,进入全国门业前10名。“霍尔茨”门以其独特的结构、品质和性能通过欧洲环保认证及德国全方位技术认证,签约万科等多家中国著名房地产企业和中建一局等几百家建筑、装饰企业;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外交部、首都机场等修缮工程选用,成为引领木门生态潮流的领军品牌,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
“福立达”家具走向全国。吉林森工集团“福立达”家具以进口优质柞木、曲柳、色木、榆木等为原料,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家具生产设备,生产“福立达”牌高档实木家具,年产能110万套。产品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福立达”家具以长春和浙江南浔直营体验店为中心,辐射东北、华东十几个营销网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木质百叶窗产能全国第一。吉林森工集团云龙木业是一家专业制造木制百叶窗、透气窗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是目前国内窗饰产品质量最好、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制造厂家之一,拥有按客户要求生产各种规格百叶窗、透气窗产品的能力。年生产“阿蕾娜”牌百叶窗饰2万立方米,年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位居全国第一。
森林保健食品业
“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与森林特产发展势头强劲
长白山林区是一座丰富的绿色宝库。吉林森工集团在转型发展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矿泉水、森林特产等非林非木产品,发展势头强劲。
“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天然矿泉水,位列全国矿泉水五强。世界最好的三大天然矿泉水源地分别是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和长白山。吉林森工集团“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位于6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距长白山天池直线距离只有36公里,被誉为“长白山上第一泉”。吉林森工集团决策者看到了长白山矿泉水的光明前景和巨大潜力,顶住重重压力,走过近10年的亏损路程培育了“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矿泉水品牌。近3年来,“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快速发展,不仅开始盈利,且一路向好,2015年产能达到100万吨,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预计2015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林业局全面停伐后,把原贮木场改建成“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水厂,规划产能100万吨。“半岛·体育(BD SPORTS)官方网站”已成为森工集团转型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林特产品实现规模化经营。10年来,吉林森工集团先后培育了“吉森参”“瑞富德”“花旗松素”三大品牌森林特产保健食品。“吉森参”是吉林森工集团打造的绿色无公害人参GAP种植基地和集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人参产业龙头企业品牌。”瑞富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吉林森工集团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投资兴建的长白山地区最大的森林特色食品的收购仓储、研发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基地,拥有年产长白山特色矿泉饮品20万吨、特色森林食品5万吨的加工能力。目前,“瑞富德”牌冻干菌类食品以及蓝牙蓝莓汁已进入北京90%的超市,畅销北京等地。“花旗松素”是由吉林森工集团投资创建的临江健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长白山人工落叶松为原料研发生产的超强抗氧化剂,具有消炎、抗菌、抗辐射、抗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力、清除黑色素、改善微循环等广谱的生物活性和药理特性,是食品、药品、保健品、日化用品的珍贵原料。吉林森工集团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二家实现花旗松素工业化生产的企业。
森林生态旅游业
由“砍树”挣钱变“看树”挣钱
论及森林生态旅游,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既风趣又富有哲理地说:过去我们是砍树挣钱,现在我们把树全部保护起来发展森林旅游业,就是要让游客花钱来我们这里看树,来呼吸新鲜空气和高负氧离子“洗肺”。游客来看一次树收一次钱,收入源源不断。而过去砍树挣钱只是一次性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森林,由过去“砍树”挣钱变成现在的“看树”挣钱。
吉林森工外埠人造板生产线
近10年来,吉林森工集团依托环长白山核心景区森林生态景观资源优势,已获批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面积9.3万公顷,开辟建设了仙人桥温泉养生度假、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杨靖宇密营、白山湖至长白山唯一水上观光旅游线路和露水河国际狩猎场休闲娱乐四大景区132个景点,形成了涵盖8个国家森林公园、温泉疗养、狩猎漂流、红色旅游、水上航线、拓展培训等一系列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成为长白山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建成以长白山为中心,以8个国家森林公园为基础,水陆联运、公园连线、景区相接、各具特色、底蕴深厚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近1亿元,真正实现了由过去“砍树”挣钱变为现在的“看树”挣钱。
森林矿产业
转型升级储备后续发展能量
吉林森工集团施业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有铁、镁、钼、金、铜、锌、煤、石墨、球黏土、硅藻土等近20种优势矿种。
随着集团的转型发展,矿产开发开始起步,以吉森丰华集团为龙头的森林矿产产业已形成规模。目前,吉林森工集团矿产业务涉及勘探、矿厂开采、矿产品加工和销售等领域。同时,拥有金矿、银矿、铜矿及钾长石、白云岩等重要矿种的矿权资质。
现代服务业
外延式经济拓展成为重要支撑
改制以来,吉林森工集团在原有中国第一家林业上市公司的基础上,先后组建财务公司、投资公司、融信控股公司等多个金融类企业,具备资本市场融资、资金整合、资本营运功能,通过开展存贷款、资金结算、证券投资、同业协作和发行企业融资债券等融资手段,拓展保险、担保、地产、信息等业务,形成了市场融资、金融证券、投资担保、保险代理、信息科技、建筑地产等现代服务领域产业体系,为集团实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2015年金融类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亿多元。借助国家实施林业棚户区改造的契机,吉林森工集团组建了开发建设集团,拥有天汇、长春大政、吉森、建筑工程、森晟、森邦、海南万宁润达等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遍布长春、吉林、梅河、二道白河、海南等地,开发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成为集团转型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信息化建设,吉林森工集团成立了林业信息科技公司,该公司在推动吉林森工集团信息化建设、推广林业经济运行指挥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发挥着重用作用。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吉林森工集团抢抓机遇,在自贸区内设立了办事处,成为吉林森工集团对外经贸的窗口和前哨阵地。
经过10年的坚持不懈努力,吉林森工集团从根本上打破了过去“独木支撑”的经营格局,走出了一条数业并举、多元发展的转型之路,金山银山闪闪发光!
黄金十年 圆梦绿色宣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行为的指南。吉林森工集团改制10年来,不仅护好了绿水青山,还筑起了金山银山,开创了改革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个丰硕成果的取得决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吉林森工集团有精神、有信仰、有目标、有追求!吉林森工集团文化手册《绿色宣言》向你展示了文化与精神追求的力量。
打开《绿色宣言》,里面的“吉森精神”是:“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忠诚做人,和谐创业”;“集团宗旨”是:“强企富民,尽责社会,奉献绿色,造福人间”。
这就是吉林森工行动的纲领和指南,发展的航标和追求!正是有了这个航标和指南,吉林森工集团才实现了走得稳、走得好、走得久,不跑偏!
在集团文化的引领下,吉林森工决定分三步走,用3个五年规划期为吉林森工的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在“十一五”期间,作为战略调整阶段,目标是6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这个目标已如期实现,特别是销售收入取得了从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亿元的骄人成绩。
第二个五年规划是“十二五”期间,作为快速发展阶段,各项经济指标在“十一五”基础上再翻一番,也就是2015年销售收入要实现100亿元。按照原来的财务制度,吉林森工前年就已经实现了百亿元的销售目标,根据调整后新的会计制度计算,预计2015年登上百亿元收入的平台是可以实现的。同时,森林面积、蓄积实现了双增长,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位居已开发林区首位。2013年、2014年两年吉林森工集团从非林子公司利润中提取生态建设基金3300万元补给各林业局进行森林管护经营、反哺林业,弥补育林基金的不足,实现了多年来生态报国的绿色梦想。
第三个五年规划是“十三五”期间,作为持续发展阶段,让吉林森工集团在销售收入百亿元的平台上巩固夯实,打牢根基,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完全契合了中央关于经济新常态的判断,说明吉林森工集团的发展同国家整体战略是合拍的。
森林旅游——变“砍树”挣钱为“看树”挣钱
在集团文化的引领下,10年来,吉林森工在实现了森林增长、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的同时,员工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尽责社会贡献突出。2014年,员工工资人均年收入达到4.4万元,与“十五”末的8900元相比,增长了5倍。员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全覆盖;协调解决了7400多名老工伤人员的工伤保险、18300多名五七家属工的养老保险问题。通过中央、地方和企业自筹累计投入棚改资金38亿元,完成棚改工程320万平方米,6.3万名员工群众实现住宅小区化。同时,投入资金22.8亿元,对林区供热、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16.6万林业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困难职工长效的帮扶救助机制和三级包保责任体系,救助困难员工及家属9万多人次。建立干群恳谈制度,倾听员工呼声,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问题。设立信访专项资金,处理信访积案98件。10年间,吉林森工集团累计上缴税金41.2亿元,提取育林基金26亿元,上缴林业厅育林基金2.8亿元,上缴利润1.5亿元,政社性支出56.3 亿元。扶贫赈灾、援疆援藏及公益事业累计捐赠1.4亿元。
在集团文化的引领下,吉林森工集团坚持依法治企,加强了制度建设。在管理架构上,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吉林森工集团依法从严治企,科学管理,加强管控能力建设。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管理机制,形成科学决策、协调配合、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并实施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职代会工作规则,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全面预算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统一核算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在监督机制上,创造性地全面实施向子公司派驻监事会和资产监督专员制度,实现了监管体系全覆盖。构建了具有森工特色的纪检监察监督、监事会监管监督、审计审查监督、职代会民主监督“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实行职工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股东代表大会“三会合一”,每年召开一次,讨论董事会、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企业预决算及股份分红方案,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集团基础管理制度,子公司管理控制制度和具体业务流程控制规范,实现了经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了健康持续发展。
10年来,吉林森工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以及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吉林省慈善企业、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和平安企业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面向未来,吉林森工集团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停伐新形势,秉承“为国效力、为民造福、忠诚做人、和谐创业”的“吉森精神”,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继续实施“三六九八”发展战略,以多元发展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内国际市场为空间,推进非林产业反哺林业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开拓市场,强化风险控制,从严治党,从严治企,努力把吉林森工集团建设成结构优化、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性大型森林工业集团,为推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