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仁用杏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5-12-30      浏览次数:3246次
  中国林业网12月30日讯 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经过20余年的长期努力,在仁用杏定向育种、高效栽培与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林科院为核心,20余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参与的全国仁用杏科技创新优势团队,建立了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为核心,以长期育种工程技术、高效栽培技术和综合利用为优势的研究技术体系。截至目前,其创新团队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林业行业公益性专项、948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等10多项,主持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济林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仁用杏和巴旦杏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仁用杏产业发展中存在产量低、抗性差等突出问题,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首席专家、乌云塔娜教授率领的仁用杏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开展了仁用杏产业发展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系统地收集了仁用杏和巴旦杏高产、优质、抗(避)倒春寒或具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评价体系,营建了国内外最大的仁用杏基因库;将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培育了高产优质高抗仁用杏良种;根据仁用杏不同立地条件,开展了标准化、省力化的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研究。通过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建设了具有不同功能、开展不同目的试验林、示范林,重点解决了仁用杏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仁用杏产业发展需求,研发了仁用杏系列功能产品,为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为促进仁用杏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经济建设、贫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加快“一带一路”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建立了国内外最大的仁用杏基因库。收集保存了仁用杏种质资源1300余份,建立了国内外最大的仁用杏基因库,面积200余亩;建立了完善的甜杏仁和苦杏仁表型、经济性状、品质和分子标记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筛选出了经济性状突出、花果期抗倒春寒能力强、树体抗冻性突出、具有特殊性状的种质资源,并构建了由300余份种质组成的核心种质库。
  二、仁用杏长期育种工程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建立了由100余份种质组成的高产、高油、高蛋白、高苦杏仁苷、高出仁率、大仁、薄壳、以抗(避)倒春寒为目标性状的育种群体,建立了仁用杏杂交育种圃100余亩,在西北、华北、东北仁用杏适宜种植区建立了仁用杏无性系测定林500余亩,参试无性系450余份;以高产、优质、抗(避)寒、自交亲和为育种目标,采用实生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选育、诱变育种等方法,选育出仁用杏优良无性系60余个,仁用杏良种6个,单产比主栽品种提高30%~40%。
  三、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成效显著。针对仁用杏生产中易受倒春寒危害而严重影响产量的突出问题,建立了仁用杏抗(避)倒春寒栽培集成技术体系,包括以“适地适树”原则,对三北地区仁用杏适宜栽培区进行了系统区划,建立了仁用杏倒春寒预警模型;为有效避开倒春寒,研发了仁用杏推迟开花技术,可推迟仁用杏花期7~15天;采取防冻措施,研发了仁用杏抗冻剂,有效降低了花果期倒春寒的危害;研发了仁用杏采果后“灌水-施肥”技术,有效提高了树体抗冻性;建立了仁用杏组培苗快繁技术体系;研究出了仁用杏叶片无损营养诊断方法及其精准施肥技术;建立了仁用杏标准化集约化高效栽培模式,规模化栽培杏仁产量突破了90公斤,比对照高出4倍以上,每亩收入达4000~600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四、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取得新突破。仁用杏种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质植物蛋白,果肉富含维生素、花青素和微量元素,产业化开发潜力巨大。通过系统研究仁用杏功能成分及其功效,研发出了仁用杏系列纯天然绿色功能产品,包括仁用杏杜仲高保湿滋润霜、护颈乳液、按摩油、沐浴露、洗发露、面膜等系列化妆品,以及仁用杏杜仲高档配方食用油、营养杏仁豆腐、美容杏仁蛋白饮料,仁用杏果醋、仁用杏果酒等仁用杏功能性食品与饮料,大大提高了仁用杏附加值及其综合效益,为仁用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