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吉林日报】破解“独木”模式 寻找创业支点
信息来源:中国吉林森工集团网站       发布日期:2015-10-30      浏览次数:3730次

      秋天的红石林海,七彩光环晕满林间。山间林下,溪边田间,林区创业者们勤劳忙碌的身影,为大自然增添了新的色彩,奏响一曲雄壮的林海创业之歌。

      红石林业局始建于1973年,曾生产输送了大量优质木材。而伴随着木材资源的日益退减,2012年,红石林业局审时度势开展“二次创业”,破解独木支撑旧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加快发展矿产、水电、林特、旅游、绿化苗木基地建设等多方向的新目标。

      政策助力,为项目落实提供最坚实保障。红石林业局连续多年免费举办各类种植、养殖业专业技术培训班,从全国各地邀请专家及有丰富养种植经验的专业户前来授课。林业局出资组织员工外出参观取经,并对困难的创业职工、企业给予扶持。工会连续3年累计发放了91万元的“无息小额贷款”,为有创业愿望的职工送去“及时雨”。

      项目带动,让替代产业寻找到新的支点。徐世生是帽山林场的一名普通职工。下岗后,他利用林场免费提供的一块空地建起了木耳养殖小作坊。十年间,他的养殖基地从最初的手工小作坊发展到今天占地8公顷的规范型木耳产业基地。在他的带动下,林场有10余户职工从事木耳养殖业。

      马学龙在南方学到了生物质颗粒加工技术,想创办一家新能源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得知他资金短缺,局工会在短时间内帮助他办理小额无息贷款,加工厂很快建成投产。这种利用林区锯末、废弃秸秆压缩制造可燃性颗粒燃料,无毒、无烟、无污染,燃烧值高,是新型的原煤替代燃料。颗粒厂每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可解决50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

      黄泥河林场是全局最为偏远的林场,那里山高坡陡,作业条件差,职工人数多。冬采季节一过,职工都闲赋在家。但这里海拔高、光照强、水质好,适合食用菌种植业发展。全体职工商议集资入股,44户职工投资90万元成立种植合作社,2015年新建12个大棚,生产滑子蘑40万袋、木耳20万袋,种植野灵芝1000墩、冻蘑20立方米。

      森林保护处职工集体筹资建设的大清沟苗木基地,入股员工179人,苗木基地经营面积18.79公顷,预计3年后产值达到200万元。亚宏木业105人集资30万元,在吉林、桦甸成立精品实木家具销售处,当年就实现产值100万元,利润20万元。

      替代产业,以常态化带动创业。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替代产业一张新的名片。近年来,每年都吸引7万余名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相关行业协同发展。